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63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38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970年4月24日,今天是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3周年#,摘选一段微博上的交流,分享一下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东方红一号音乐装置

起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幅照片,为了核对其中的人名,几位老师费了一天时间。编辑部辛老师说,2019年为了核对东方红一号卫星上音乐的演奏乐器之事,曾经到中科院问了一圈,因当事者均已辞世,也无确切答复。几十年时间信息流失已经如此严重,更显考古解读历史的不容易。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有人艾特了微博上的或搜索引擎 正派瞎溜达 老师

正派瞎溜达

不存在”演奏录制“,仅是粗略对标乾隆16音金编钟的模拟音。后来的”核对者“找中科院干啥,这活儿是5院502所干的。项目叫东方红演奏器。是个电池驱动的多音高近正弦震荡>衰减>门限>脉标>放大>延时的预烧程序合成器。此音源直耦发射组,20.009MHz回地面。旧图还在。给您个概念框》》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feiyu_1989

东方红一号卫星 用的是 “电子音乐发生器”。潘厚任 (东方红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 的文章提到 “ 起先曾考虑采用磁带机,录制了多种乐器演奏的曲音,以供选用。考虑到磁带机在太空回放可靠性差,转动部件在太空环境还要用到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等技术难点,才确定采用电子音乐方案。”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如何间隔发送呢?《东方红》乐曲共16小节,播送一遍用时40秒。为了突出前8小节的乐曲,在40秒内重复播放两遍。然后,间隔5秒,发送10秒钟的遥测信号,再间隔5秒,开始下一次循环。这样交替播放乐曲和发送遥测信号,满足了第一颗卫星主要任务的要求。
但要真正完成好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刘承熙、李晔他们还要既保证卫星上天后乐音不能哑,又保证乐曲不能走音变调。
为实现用一个发射机交替传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唯一可行的方案是采用电子乐音。模仿什么乐器的声音来实现悦耳动听和高可靠性呢?北京火车站的钟声雄壮浑厚,他们曾想模仿它,但是线路很复杂,结果没有采用。后来,在北京乐器研究所和上海国光口琴厂的协助下,选中了铝板琴的琴声。用线路来模拟铝板琴奏出的《东方红》乐曲,不仅听上去清晰悦耳,而且制造起来线路简单,可靠性高。
用电子线路产生《东方红》乐曲,要解决两大难题:一个是“音键;另一个是按节拍敲打。《东方红》乐曲前8节中,有6个不同的音,就要用6个不同的“键”,他们用了6个不同的高稳定度音源振荡器代替6个不同的“键”;同时,用程序控制线路产生的节拍来控制音源振荡器的发音和衰减,对音源振荡器的振荡,则用低频加以调频和调幅,并混以谐波产生和音,如此产生了类似铝板琴发出的《东方红》乐曲的声音。


总结:

项目叫东方红演奏器。是个电池驱动的多音高近正弦震荡>衰减>门限>脉标>放大>延时的预烧程序合成器,就是后来有的文章说的 “电子音乐发生器”,且,电子音乐发声器模拟的,类似铝板琴的发出的声音。


辟谣:

东方红一号上的音乐《东方红》,与曾侯乙墓编钟无关与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春秋战国墓青铜编钟无关,与周村编钟无关,与任何地方的编钟无关。

误会有可能是当时录过音,但是因为太空环境,最后取消了磁带机方案。

或者有的是考古人员自己试着敲的,如曾侯乙墓编钟。

或者是编钟博物馆的知识来源错误。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关于东方红一号上的《东方红》音乐的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我以前还专门收集了好多个版本的东方红音乐,编钟的好几个。估计好几个也都不是编钟版的。得更新知识了。

正文完
 
jiffish
版权声明:本文于2023-04-24转载自考古小队长,共计1387字。
转载提示:此文章非本站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得转载授权。
找不到电子书?想要学习怎么寻找电子书?联系站长